一棵小种苗“育出”百亿大产业 ——探访秭归脐橙现代化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千亿球友会
在秭归县九畹溪镇砚窝台村,一座现代化的“育苗工厂”角色特殊,它是秭归脐橙种业的“芯片”工厂、全国柑橘产业调整的重要种源基地和秭归县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的标杆地。
3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砚窝台村的秭归脐橙现代化良种繁育示范基地,82座智能温网室整齐排列。
棚外“育苗基地可视化”大屏上,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不断跳动。“过去育苗全凭经验,现在靠的是数据说话。”秭归宜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邦德指着屏幕介绍。2021年,基地投入1.117亿元完成智能化改造,建成11.42万平方米的智能生产空间。基地每年可生产脱毒容器苗150万株、两年生大苗30万株。
基地创新建立“三园三圃”繁育体系,包括无病毒砧木采种园、品比试验园、品种展示园、资源圃、无病毒原种保存圃和无病毒育苗圃。通过数字化管理,基地实现了柑橘种苗生长全流程的精准控制、全程可追溯和质量可控,确保每一株苗木都能达到最优状态。
据了解,该县脐橙种植40万亩,年产量超10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203亿元。
在秭归脐橙种业“芯片”工程中,科技力量与种质资源如同“双引擎”,共同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基地以“引进、储备、选育、示范、推广”为战略,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机构深度合作,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柑橘良种种质资源库,储备品种资源130余个,涵盖伦晚、红肉、宗橙等30多个特色新品种千亿球友会。
“每一棵优质种苗都是科技与自然的‘联名款’。”秭归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主任曹立新表示。依托邓秀新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秭归持续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形成“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的四季鲜橙供应体系。实验室里的“基因密码”转化为田间地头的“黄金果实”,不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更让秭归种苗成为全国柑橘品种更新的“风向标”“硬通货”。
目前,秭归种苗已远销重庆、四川、湖南等10余个省份,累计出圃优质苗木800万株,供应采穗200万枝以上。其中,2023年省外销售达132万株,销售额突破2555万元。
在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过程中,秭归县投资100万元对柑橘良种繁育中心实施环境整治项目,涵盖道路硬化、绿化提升、排水系统优化等工程。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基地的基础设施,更通过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将原本功能单一的育苗区升级为集科研、生产、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道路泥泞,现在变成了花园式的育苗基地。”基地工作人员黄师傅感慨道。整治后的基地不仅成为秭归脐橙产业科技含量的窗口,更化身秭归美丽乡村示范片的“生态客厅”——游客可远眺智能温网室的“白色矩阵”,或在研学步QY球友会道了解柑橘育种知识。
种业强,则产业兴。“将紧紧依托脐橙现代化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丝绵茶种质资源圃,继续探索‘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新QY球友会路径,打好柑橘、茶叶两张‘芯片’牌,放大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秭归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胡兴军、通讯员郝明曦)